一、静水层:脂质吸收的屏障
当生物膜或细胞表面浸入溶液中时,存在着从水-脂界面延伸出来的同心水层,这些水层与水相的其余部分不平衡,因此,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界面称为“未搅拌的水层(unstirred water layer)”,也就是静水层。
肠道静水层是指位于肠管壁上皮细胞表面的一层不流动的水。肠细胞的刷状缘膜与肠腔中的大量流体相被静水层隔开,静水层与肠腔中的体液相混合较差,因此,体液相中的溶质分子需要通过静水层的扩散才能进入刷状缘膜。对于任何分子,其被小肠的吸收取决于刷状缘膜附近可被吸收的分子数量。故而,肠道静水层是一个关键的结构,对于物质的吸收和转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静水层的存在使得水溶性物质可以直接通过,而脂溶性物质则由于水和脂肪不相溶而难以通过;脂质如果不进行特殊处理,其吸收率通常只有1-3%。需要胆汁酸的辅助才能将脂类物质运过静水层。
二、胆汁酸穿越静水层
胆汁酸在此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运输车的作用,将脂质装载成一个水溶性的微胶粒,穿越静水层。
胆汁酸是双亲性分子,在小肠腔内,胆汁酸的非极性基团向内将脂类的消化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等)以及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胆固醇等聚合形成混合微胶粒(mixed micelle);胆汁酸的极性基团向外可溶于肠道水环境。这种形态很容易透过小肠表面的静水层,从而有助于这些物质的吸收。脂肪酸和单甘酯在水介质中的溶解度极低,因此只有极少数分子能进入刷状缘膜,而混合微胶粒可溶于水,并携带大量脂肪酸和单甘酯,大大增加了肠细胞可摄取的分子数量。由于混合微胶粒尺寸较大的原因,其扩散速度相对于单分子 脂肪酸分子较慢,但胶束增溶仍显著增强了脂肪酸和单甘酯分子在静水层中的扩散,使脂肪酸和单甘酯在小肠细胞表面的水浓度增加了100到1000 倍。
混合微胶粒的作用是:1.混合微胶粒使不溶于水的脂肪酸、单甘酯、胆固醇及脂溶性维生素等处于溶解状态。2.作为水溶性复合物的混合微胶粒具有了穿过小肠绒毛表面覆盖的静水层的能力,可将脂类水解产物转运至肠粘膜细胞表面。3.混合微胶粒的增溶效果,一个混合微胶粒可以同时携带较多数量的脂质,大大提高肠细胞对脂质的吸收。
混合微胶粒穿过静水层与肠绒毛膜接触时,随即分解破裂。混合微胶粒能顺利分解破裂的原因,据1989年细田四郎研究,在近空肠粘膜表面称为微地带,是pH 值偏低的氢离子层,因此混合微胶粒得以顺利分解破裂,释放出脂类物质和胆汁酸。
脂类物质(单甘酯、脂肪酸、胆固醇、溶血磷脂)和脂溶性维生素等被(主要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粘膜细胞吸收,而作为运输车的胆汁酸在此处被单独留下,并顺着肠道继续往下移动,最终移动到回肠末端的时候,在回肠末端处被吸收,重新进入肠肝循环。
①第一条路径:在缺乏胆汁酸的情况下,单个脂质分子必须扩散通过静水层屏障;因脂质分子在水中的扩散是有限的,故而其吸收也受到很大限制。
②第二条路径:在胆汁酸的运输下,这些脂质分子可直接通过水膜界面,穿过静水层屏障,到达肠粘膜细胞从而大大提高了吸收率。